台大柯文哲醫師在台大醫院的生涯承擔過不少新制度、新團隊的創建工程。
在他的著作《白色的力量》裡,
自述院方為了解決急診暫留人數太多的陳年問題,丟給他一個極為棘手、且已經失敗過兩次的「急診後送病房」任務。
柯醫師長考一星期之後,
報告當時的院長他的新主張與決心:
「如果我們今天宣稱建立急診後送病房,
是要替台大醫院擦屁股、只是要解決急診超長暫留的病人,
那麼我們只會找到衛生紙,不會找到人才。
是要替台大醫院擦屁股、只是要解決急診超長暫留的病人,
那麼我們只會找到衛生紙,不會找到人才。
就算勉強去做也是撐不久,
一定會重蹈覆轍以失敗收場。
所以是否我們反向思考,
把這個病房當作試驗病房,
採用全新的方法來試試看?
因為重複過去失敗的方法
不會成功的。」
(編按:
「新方法」指:
「駐院科醫師制度」+「急診後送病房」)
於是,開闢新局的「急診後送病房」於二○○九年十月上路了。
柯醫師的「維新改革」主張如下:
1.「新」,這個病房一切都新:
主持人的我已經二十年沒在普通病房工作過,主治醫師分別是第一年、第二年、第三年的主治醫師,護理長也是新的,護理師一半是當年畢業的,一半是其他病房調來拼湊而成的,專科護理師訓練一個月就匆忙上線。但也因為全是新人,沒有歷史包袱,推行新制度反而容易。
一開始我就戲稱它是「深圳病房」,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是「深圳」,而台灣醫界改革創新的起點就在「5C病房」。
2.改革靠宣傳:
改革需要思想準備,因此首重宣傳。
我去過廣州黃花崗,我走下石階,撫摸每一塊碑石,心裡想著:
「一百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那個晚上,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兩百多人,在那一晚是抱著什麼信念出發的?以兩百多人攻打兩廣總督府,面對十幾萬的清軍,這麼可能會成功?甚至怎有活命的機會?」
人因有夢想而偉大,歷史是少數人創造出來的。
「一百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那個晚上,中國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兩百多人,在那一晚是抱著什麼信念出發的?以兩百多人攻打兩廣總督府,面對十幾萬的清軍,這麼可能會成功?甚至怎有活命的機會?」
人因有夢想而偉大,歷史是少數人創造出來的。
雖然「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,
但只要在四萬萬人中,找到這兩百多人,就可以打「黃花崗之役」。
但只要在四萬萬人中,找到這兩百多人,就可以打「黃花崗之役」。
所以改革第一件事,就是找到這些少數人,靠的就是宣傳。
3.改革分階段:
改革無法一次到位,
因此在不違反最終目標之前提下,設定階段性目標,一個一個逐步解決。
因此在不違反最終目標之前提下,設定階段性目標,一個一個逐步解決。
如果想要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,反而無從下手,
因此改革分階段,而且從容易解決的先下手。
因此改革分階段,而且從容易解決的先下手。
4.改革分隊伍:
改革隊伍也不可能全軍一致、上下一心,
因此常是基本盤的核心部隊先行上路,再逐一把其他人也帶上去,
有時還用推、拉、威脅、哄騙,才能勉強大家上路。
因此常是基本盤的核心部隊先行上路,再逐一把其他人也帶上去,
有時還用推、拉、威脅、哄騙,才能勉強大家上路。
因此打天下最初還是要靠基本盤,靠核心部隊。
5.改革要過半:
改革要過半,這就牽涉到「a的n次方」這個理論:
若是a大於一,a的n次方就會趨近於無限大;
但若a小於一,a的n次方就會趨近於零(滅亡)。
若是a大於一,a的n次方就會趨近於無限大;
但若a小於一,a的n次方就會趨近於零(滅亡)。
因此建立核心團隊時,寧可小一點,也要讓核心團隊的主流文化過半。
如果是不好的文化在團隊內過半,則愈多的計劃、愈多的行動,
會使你的團隊更加快速崩解。
會使你的團隊更加快速崩解。
台大外科加護病房團隊用了15年才使主流文化過半,
如果重來一遍,對最初成員的選擇就會更加考慮。
如果重來一遍,對最初成員的選擇就會更加考慮。
否則擴充過速、團隊成員增加太快,
結果近來的成員沒有接受我們的主流文化,反而破壞我們的文化,這不是好事。
結果近來的成員沒有接受我們的主流文化,反而破壞我們的文化,這不是好事。
淘汰是必要的,不適合企業文化的,一定要盡速除去,否則沖稀下去,甚至造成無法「過半」,團隊就無法再發展下去了。
所以,改革之道就是:
「新,一切都新」、
「改革靠宣傳」、
「改革分階段」、
「改革分隊伍」、
「改革要過半」。
「改革靠宣傳」、
「改革分階段」、
「改革分隊伍」、
「改革要過半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