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

老闆負完全責任的意義



作者:小山 昇,武藏野企業董事總經理


公司裡的大小事,做最後決定的一定是老闆。
無論是買公務車,或是擴展新事業,
所有計畫的成敗得失,都必須由老闆承擔全部的責任。
承擔責任的意思,說穿了,就是「金錢上的損失」。

有時候從電視或報紙上看到大公司的老闆,對媒體說出:
「我為此事負責,所以決定辭去職務」這種話時,
在我看來,像是在逃避責任,而非承擔責任。

公司向銀行貸款最後卻還不出來,責任在老闆。
即使下台辭職,責任仍舊存在。
所以,身為老闆的人,都要承擔得起這些金錢賠償,抱持勇於負責的態度工作。

我經營的「武藏野公司」,一向都把公司的經營計畫書,公開給所有員工知道。
在計劃書裡明確寫著:
「公司目標及方針,事由各主管一起討論完成的,
        但最後的賺賠責任由社長一人承擔。」
本來就是這樣,老闆的工作是做決定並擔負所有責任。

這種天經地義的道理,很多老闆就是做不到。

為什麼領導人較追隨者容易接受輔導 Why Leaders Are Easier to Coach than Followers


 
追隨者很少受到眾人的注目。
我們所處的文化太過注意領導人,
因此我們總認為追隨者扮演的角色
就是服從,接受指示,並盡職地執行領導人的意思。

PsychTests
最近的研究卻發現,
追隨者可能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的服從

想涼快就不要做廚子



Cheers
雜誌54

作者:盧智芳

政大企管研究所教授司徒達賢,是亞洲第一位主攻企業政策的博士,在管理界素有「大師」的稱號。他教授企業管理逾30年,在他門下學習過的企業家、經理人無數。就算是叱吒風雲、戰功彪炳的商場悍將,碰到「司徒老師」犀利的觀點與思辨,照樣汗流浹背、坐立難安。

企業家提綱挈領,勾勒白領10大罪狀,固然是上班族「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」的職場黃金制勝之道,但另一方面,多少也顯示:「人才不夠好」、「不適任」,確實是目前高階經理人在管理上最大的痛苦根源。

不過,如果你身為主管,卻總是處在對員工不滿意的情境中,又無力改善,那就表示,癥結恐怕不是只在員工身上。

政大企管研究所教授司徒達賢,是亞洲第一位主攻企業政策的博士,在管理界素有「大師」的稱號。他教授企業管理逾30年,在他門下學習過的企業家、經理人無數。就算是叱吒風雲、戰功彪炳的商場悍將,碰到「司徒老師」犀利的觀點與思辨,照樣汗流浹背、坐立難安。

對於上班族會陷入的各種性格陷阱,造成組織運作障礙,司徒達賢反而提出逆向觀點:其實管理者的責任最大。

制度應該走在道德前面。只能用道德來要求別人,代表你沒有能力建立制度,
司徒達賢一針見血地指出。
所以要真正解決問題,只靠著要求員工是不夠的,管理者還必須透過策略、制度著手。

作為CEO們的老師,司徒達賢認為,事實上,管理者應該比員工更有反躬自省的能力,而且能不以此為苦。「廚房是很熱的地方,想涼快就不要做廚子,他以一貫的銳利口吻譬喻。

最近,司徒達賢匯集30年來的教學研究心得,寫成《管理學的新世界》一書。
針對個人與組織間的衝突,他把歷史學家黃仁宇《萬曆15年》書中,人有陰陽兩面的概念加以擴充延伸,發展出「陰陽表裡」的架構。「每個人陰面目標瀰漫的時候,就會造成決策錯誤,組織最後結束,」司徒達賢說。
因此,管理的重心在「整合」之外,就是「去私」,全力發展「陽面」的精神,與「陰面」互補
在大師眼中,管理者應該避免哪些思考盲點?又要如何才能「去私」?
司徒達賢由另一個客觀角度,對經理人提出建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製造業與服務業界限日益模糊---以「創造價值的關鍵主體」來洞悉

作者/政大管理所 司徒達賢教授

為了國際間的統計比較,或政府各單位的權責歸屬,有時必須勉強定義與劃分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範圍。
但在經營管理上,此二者之間只不過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。

任何產業最終價值來源都是一系列的價值活動,
其中每一項價值活動都為最終產出提供了某些「價值」,這是策略思考或產業分析時的基本常識。
大部分價值活動都有「人機配合」的特性,
但有些活動的價值創造主要來自「人」,
有些則主要來自「機器設備」(或化學配方、線路設計)。

例如,
高級餐廳中主廚的烹調、髮廊中的髮型設計、會計師的查帳、教授的教學,
創價大部分來自屬於個人的知能,機器設備只提供一些輔助作用;

連鎖餐廳的自動化中央廚房、化粧品的製造、教學DVD的拷貝,
過程中當然也少不了人力的投入,
大部分的創價是來自機器設備或配方

更進一步說,
創造價值必須依賴「知能」
當這些知能是以人為載具時,此一活動的「服務」成分比較高,
當這些知能是以機器設備為載具時,「製造」的成分就比較高。

粗略劃分,
就某一產業或某一企業的整體價值鏈而言,
若創價知能大多依附於員工,則可歸於服務業;
若創價知能主要依附於機器設備,則可歸於製造業

然而大部分產業,其實都同時具有兩種特性的價值活動。
例如所謂製造業,其研究發展、市場調查、品牌行銷、通路管理等,在本質上完全是「服務」,若將它們切割出去,都將不折不扣地屬於「服務業」
換言之,
當這些「製造業」廠商將製造活動外包給OEM廠後,
本身其實就已不應再被歸屬於製造業了

近年來,
傳統製造業日益體會到,這些擁有「服務」成分的價值活動才是差異化與競爭力的主要來源,於是「製造業服務化」就成為大家努力的方向
另方面,
傳統的「服務業」也認知到,知能都依附在員工身上,既難培訓複製,又不易掌握忠誠度與發揮規模經濟,
因此亟思以自動化或資訊系統等
來取代原本由人員處理的工作以及服務人員的複雜知能,
這就是「服務業科技化」。

所謂「以製造業思維看研究發展」
是指大家誤認為知能的創新只能展現在機器設備或配方、線路上
忽略了人力素質的普遍提升是某些產業真正創價的來源

此外,
「製造業服務化」與「服務業科技化」兩大趨勢,
也將使兩種產業的界限逐漸模糊,
任何定義與區分的方法,其必要性也日益降低了。



老闆要找的應該是價值觀相同的人



作者:小山 昇,武藏野企業董事總經理

有許多老闆偏好僱用優秀的人才,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僱用優秀人才就能讓公司順利運作。
不過我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。至少中小企業要的人才不需要多優秀。
老闆要找的應該是價值觀相同的人。
那些認同公司、盡忠職守、願意為公司赴湯蹈火的員工才是對公司最好的員工。




我自己並不欣賞頭腦好、觀念前衛或是企劃能力強的人才。
不能按照老闆的意思做事的員工,等於付他薪水卻不做事,對公司沒有好處。
所謂「優秀人才」往往會憑著自己的一知半解,帶給公司非常棘手的問題。
中小企業的老闆與主管必須先清楚這個道理。

公司營運不佳的原因通常只有兩個:
一是「決策錯誤,沒有修正」;
二是「員工不做事」。
所以「公司是否有優秀的員工」並不包括在其中

建立一座城堡時,除了需要收集巨石,也需要有中等大小,或是更小的碎石才行。
就算沒有巨石,如果能巧妙地把中等大小的石頭和小碎石組合在一起,同樣能夠築起一座大城。
中小企業的經營方式,與築城的理論雷同。
重點不在聘僱優秀人才,或是慰留與否。
僱用才幹普通的人也無妨,
集合真正能夠為工作打拼的員工,並帶領他們往目標前進,才是最重要的事
這樣你才能蓋出一座具有穩固地基、堅若磐石的雄偉之城。

我在聘用員工時最重視的是「性格」的好壞,
簡單說,
我要的是能夠抱持「希望與大夥兒一起做事」心態,能與團隊共事的員工。

重視性格的原因很單純,因為性格差的員工,基本上是無法溝通與調教的

我不斷強調公司運作的基本原則與結構,
為了做到「由老闆做主,員工聽命行事」,
無論是公司理念、工作方式,及其他方面的認知,
都必須從觀念與技術面雙管齊下,才能教導員工。
然而遇到性格差的員工,只能舉白旗投降

特別是那些自認頭腦好,但性格差的類型。
雖然我不清楚他們真的有多優秀,只不過最後總是無法為公司效命。

公司需要所有員工團結一致,心無旁騖往老闆決定的目標前進。


所以,員工「良好性格」是必要條件。

原來「不虞匱乏」不是的最佳狀態 - 感謝當年的「沒有退路」



文/蔡淇華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"原來「不虞匱乏」不是生命初期的最佳狀態,反而處處匱乏的時候,我們才會明白,造物者將我們的眼睛放在前面,原來就不是要我們一直往後找退路。"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