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y: 36氪
編者按:
本文編譯自《 The Death of Moore’s Law Will Spur Innovation》,有改動。
原文發表於IEEE Spectrum,作者著名硬體駭客 Andrew “bunnie” Huang,著有《Hacking the Xbox》一書。
你可能以為原因很簡單,只有空想主義者才會開這樣的公司。
但事實並非如此。與之相反,他們都很有商業頭腦,他們看到了電子技術的飛躍。
原因很微妙,我會在下面解釋。
簡單來說,電子技術迅速發展,本身有利於大的「封閉」的企業發展,而非小團隊或個人創新;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。
近 50 年來,微電子的發展一直受摩爾定律左右。
電子管時代,早期的消費電子產品,比如收音機和電視機,常常附有完整的原理圖、更換零件的清單,以及用於維修的詳細說明或者用戶手冊。
那時候,消費電子產品更新速度很慢,東西壞了我們也能對著說明書自己修下。
但是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,晶體管出現,個人電腦革命開始了。
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,每 18 個月電腦的運算速度和內存容量就提高一倍。小公司根本沒有必要製造硬體,因為等你湊齊所有的元件、造出產品時,新的芯片和原件可能已經出來了,DIY 的產品就過時了。那時候,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優化軟體。因為等你優化完,新的電腦設備已經問世,運行這些舊軟體毫無壓力。
下圖左面的表格就是講的這個事情。黑線代表的是小公司產品的性能提升(假設為 75% 的增長),紅線代表的是摩爾定律。很明顯,個人根本敵不過規律,製造創新的收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大公司按部就班跟上摩爾定律的腳步,就是最經濟的。
那如果莫爾定律的時間從 18 個月減緩到 36 個月呢?
這些小公司就有了收益的可能。
就像右圖顯示的那樣,黃色區域代表的就是有收益的區間。
事實上,
如果摩爾定律的速度再減緩,小公司的進步再加速,黃色的收益區域面積還會擴大。
曾經,你會覺得這是異想天開。
但現在,這正在發生。
摩爾定律正在減速。
許多分析師和評論家最近警告說,指數增長的微電子時代即將結束。
一個事實是,
1990 年,晶體管數量是每 18 個月翻一番;
今天,這種個速度是 24 個月或以上。
也許不久,將放緩至 36 個月,
最終他們會出現一個有效的停頓。
那時又會怎樣呢?
那一天,
可能你將無法在第二年購買到更好的電腦,
可能你購買下一個閃存驅動器的花費相同,
可能你沒辦法期待下一個手機性能更強大。
那時候,
你購買的電子產品,可能「能用」很多年,
電腦、手機或者其他的電子產品都能和手錶、首飾一樣,
都能成為傳家寶。
當然,它更深遠的意義在於,
他預示了許多創新的小企業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。
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提供性能更好的產品,
在產品推出 2 ~ 3 年後有可能開始盈利。
此外,這也意味著一個更大的標準化平台的誕生。
十年前,設計、生產一個標準的平板電腦或手機底盤,
提供可以更換的零部件,很可笑。
但現在,Google
的
Project Ara 做到了。
未來,即使是小公司,也有機會做出這樣的平台。
大公司可以選擇繼續閉源,
但就逼迫著他們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平台,
提供底層基礎設施,建立生態,不斷優化產品。
但結果就會發現,這是徒勞。
他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,花在改善產品設計上。
因此,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開源硬體,
因此,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開源硬體,
就像現在很多企業選擇開源軟體一樣。
我能預見另一個變化是,
現場可編程門陣列(FPGA)會像現在的 CPU 一樣重要。
原因很簡單:
由於晶體管縮小到原子層面,在製造過程中出現缺陷必將變得更加普遍。
由於晶體管縮小到原子層面,在製造過程中出現缺陷必將變得更加普遍。
使用 CPU,這樣的瑕疵就會影響整個設備運行。但使用 FPGA,就可以設計電路的物理佈線,有效規避小缺陷帶來的大損失。此外,使用 FPGA 也會方便硬件之間互相分享硬件描述語言文件。
另一個可喜的變化是維修文化回歸。那個時候,從購買之日起五年內,更換破舊的電子產品配件將不會顯得愚蠢,因為你更換的零件基本和你買的時候性能、價格差不多。這都將促使開源硬件生態。
事實上,這種情形已經有所體現,
最顯著的案例就是 Arduino。
Arduino 的開發板基本都是基於 2005 年的產品設計的。
Arduino 的開發板基本都是基於 2005 年的產品設計的。
這種穩定性也促使其不斷增長。
另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的山寨現象。
中國的山寨企業多是小公司,
依靠穩定的平台、「社區分享」,
以很少的經費創造了很多神奇的結果。
在未來,還會有很多類似的開源硬體生態系統的生根、發芽、結果。
不可否認,摩爾定律放緩,對大公司來說,是個悲劇,
但對於羽翼未豐的開源硬體公司來說,是個絕佳的機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