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春秋戰國的故事,或許說了一些各階層領導人必須思考的內涵。
故事一:
從前,齊桓公問管仲說:
「我要是過著使酒在杯子中變酸、
使肉在桌子上腐爛般的奢華生活,
對霸業有影響嗎?」
使肉在桌子上腐爛般的奢華生活,
對霸業有影響嗎?」
管仲說:「這當然不是好事,
但對霸業起不了多大的危害。」
「那怎樣才會影響霸業呢?」桓公再問。
管仲說:
「不能識別人才,將有損於霸業﹔
能識別賢才而不能用賢人,有損於霸業﹔
已經起用了卻不能真正委以實任,將有損於霸業﹔
能委以實任而不能相信他,將有損於霸業﹔
能信任人卻又使小人從中搗亂,也損於霸業。」
齊桓公深以為然,
於是便將國政托付給知才善用的管仲主持。
齊國果然大治,稱雄天下。
於是便將國政托付給知才善用的管仲主持。
齊國果然大治,稱雄天下。
這則事例,對當領導的有三點啟示:
一是領導你做什麼都可以,但就是不能忘記你作為領導的追求目標和履行的職責;
二是領導的職責是什麼,其中之一,就是識人、用人;
三是如何用人?信任,並賦予不造成責任混淆的權力。
【典源】
桓公問於管仲曰:
「吾欲使爵腐於酒,肉腐於俎,得無害於霸乎?」
管仲對曰:
「此極非其貴者耳;然亦無害於霸也。」
桓公曰:
「何如而害霸?」
管仲對曰:
「吾欲使爵腐於酒,肉腐於俎,得無害於霸乎?」
管仲對曰:
「此極非其貴者耳;然亦無害於霸也。」
桓公曰:
「何如而害霸?」
管仲對曰:
「不知賢,害霸;
知而不用,害霸;
用而不任,害霸;
任而不信,害霸;
信而復使小人參之,害霸。」
知而不用,害霸;
用而不任,害霸;
任而不信,害霸;
信而復使小人參之,害霸。」
桓公:「善。」
(《說苑·尊賢》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故事二:
春秋時代,晉國大夫穆伯攻打鼓城(位於現在河北的小國),攻了一年多,沒有攻下。
晉國的另一位臣子餽間倫向穆伯說:
「鼓國管財稅的官員我認識,請交給我去辦,不用勞累將士,鼓城就唾手可得。」
穆伯沒有答應。
左右的人就問:「不折一戟,不傷一卒,鼓城就可以到手,您為甚麼不採納這個意見呢?」
左右的人就問:「不折一戟,不傷一卒,鼓城就可以到手,您為甚麼不採納這個意見呢?」
穆伯說:「餽間倫這個人,是個姦佞不仁的小人。若讓他攻下鼓城,我可以不獎賞他嗎?如果賞他,就是賞姦佞小人。姦佞小人得志,就會使得晉國之士,捨仁義而為姦佞,如果這樣就是攻下了鼓城,又對晉國有甚麼幫助呢?」
管仲以為齊桓公稱霸中原的事業,奢華雖不是好事,但不會帶來致命傷。
對霸業決定性影響的根源,還是在於不能用對人才、不能信任所用的人才。
對霸業決定性影響的根源,還是在於不能用對人才、不能信任所用的人才。
相同的,
晉代夫穆伯,在用人上不以完成眼前的近利為目標,而卻思考長久深遠的價值影響力,
不希望因為達成攻克鼓城的目標,
卻因用人的不當而使得社會風氣敗壞。
晉代夫穆伯,在用人上不以完成眼前的近利為目標,而卻思考長久深遠的價值影響力,
不希望因為達成攻克鼓城的目標,
卻因用人的不當而使得社會風氣敗壞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管仲與穆伯這兩位領導人,所關心的是什麼?
是什麼因素,讓他們看到誠信的長久價值,而且堅持貫徹這個價值?
是他們的心胸氣勢的涵養而已嗎?
還是看到他們所擁有的權力背後,是要為百姓國家的民生樂利與安居樂業負起責任,所以體認到『以百姓知心為心』,
對長久價值的貞定,不為短期近利迷惑,
是社會最大的資本,也才是長治久安發展之道?
是社會最大的資本,也才是長治久安發展之道?
以誠信用人,以誠信為本的以身作則,那是領導人價值觀的貞定。
對組織價值的貞定,是讓組織團體生生不息的原動力,
更是塑造快樂的工作環境,讓所有成員凝聚成志同道合團隊的關鍵。
更是塑造快樂的工作環境,讓所有成員凝聚成志同道合團隊的關鍵。
你領導組織的價值觀是什麼?
你信守你的價值觀嗎?
你以身作則實踐你的價值觀嗎?
或許,
由自己開始做起的一小步,
就是解決社會亂象根源的一大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